2021年12月20日,笔者在《矿物有机肥》公众平台发布了一条《涿鹿康禾土壤改良有限公司 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积极开展冬季土壤改良行动》的信息,引起了一位省级农业专家的关注和质疑,这位专家在微信行业群里说:“请问冬季万物休眠如何开始土壤改良?”笔者说:“化验稻茬和稻米的营养元素缺失情况,有针对性的提前施入含钾页岩复混有机肥,与预留的稻茬粉碎还田养地。”这位专家立刻回应“胡说,外行”。笔者说:“我都65岁的人了,不会瞎说的”。这位专家回应:“你65岁怎么了?冬季土壤都冻了,你说土壤改良,是不是外行?”
专家的质疑,引起了笔者的重视。笔者认为,一件事物能够受到别人的质疑是好事而不是坏事。用辩证观点看,科学领域越是被人质疑的,越有研究的价值。越是别人不相信的,越有普及的必要。越是有人反对的,越有成功的可能。因为搞科研的人,都是很执着的人,别人的质疑、不信、反对,能够激励科研人员,尽快拿出完美的成果来证明自己的正确。笔者很感谢这位专家的直言,便加他微信私聊,就北方冬季土壤改良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,并约好春节后在张家口见面,共同研讨土壤改良。
这位专家介绍自己1972年出生,今年49岁。从1998起做农业,他介绍了自己的简历,做过各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,参加过许多省级、部级、国外的农技推广活动,如今负责一个公司的“部级土壤改良”。
原来这位专家也是做土壤改良的同行,笔者巧遇同行,非常高兴,便讲述了自己的经历,并介绍了“含钾页岩复混有机肥”北方冬季土壤改良的方法。现将笔者对北方冬季土壤改良的见解公布于此,供同行借鉴。不对之处,欢迎各位专家批评指正。
笔者19岁响应毛主席号召,下乡插队学种地。在农村做过清畜圈、运粪、摽粪、滤粪、撒粪、播种、插秧、种菜、锄地、收割、打场等农活,还种过村里清香味浓厚的特产烟叶。回城后进入国企,90年代企业改制时下海创业开办务农企业,生产自己研发的玻璃钢沼气池。并在公司院内安装使用沼气池,用沼气供食堂做饭,用沼渣、沼液为院内种的蔬菜和花卉施肥,还总结出了一套沼肥种植经验。
笔者跟这位专家讲:北方冬季改良土壤,并不是什么新鲜事。笔者下乡当“知青”是上世纪70年代,那时是生产队集体作业,冬天照样下地干活。不像现在,冬天北方农民就不下地了。当年,冬天吃两顿饭,早10点到下午4点出工,修整农田,燃烧秸秆,运粪奶地,这些生产活动实际上都是在改良土壤增加地力。人民公社时代没有那么多机械化农具,种地全是人工操作,春播、夏锄、秋收,非常忙碌。农田基本建设都在冬季进行,而土壤改良则是农田基本建设的主要内容。只不过那时不叫土壤改良,农民叫“整地”。那时用的是普通农家肥,现在用的是经过科学加工的有机肥。如今新时代提倡“撸起袖子加油干”,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,数九寒天农村经常搞农田建设大会战,农民人人都干劲十足,“脱掉棉衣拼命干”。那一代中国农民,学大寨整出了成千上万亩优质农田,学林县建起了成百上千条“红旗渠”。那个年代,冬季不仅要改良土壤,还要开荒造田、劈山引水。中国的耕地面积,从解放初期的14.68亿亩,发展到了90年代初的22亿亩,就是这一代农民的功劳。从90年代中期,全国耕地面积逐年减少,到本世纪初的2006年,全国耕地面积降到了18.27亿亩,人均只有1.39亩,耕地减少速度十分惊人。因此,当年国家就强调:要严格捍卫“18亿亩耕地红线”不动摇。在2021年末召开的中央农业工作会议上,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:18亿亩耕地必须名至实归,农田就是农田,而且必须是良田。
笔者认为,土壤也是一种生命体,不能说冬天冻住就死掉了。只是它的冻层生命成长缓慢了。研究资料显示,1立方厘米的土壤就有72亿个微生物活体,相当于全球人口总数,而且这些活体是在不停地改变的。自然界的季节、气温、旱涝及所种植作物的不同,对土壤的养分变化都有很大的影响。人类的生产活动,如化肥施入、农药干预、除草剂的使用等等,都会造成土壤生物体的剧烈变动,甚至破坏。土壤只有在秋收后至冬季不用给作物供养分的情况下,才有时间调整自身机能,只是人眼看不见罢了!在初冬季节,通过施用“含钾页岩复混有机肥”,配合秸秆粉碎(最好是秸秆焚烧,但现在环保限制焚烧了)还田,进行土壤改良,是养地保墒的最佳时机。冬季施用“含钾页岩复混有机肥”,最好在雪天到来之前进行,大雪覆盖在地面上,能对页岩肥和碎秸秆起到保护作用,加速秸秆腐化,减少损耗。当雪水融化时,就可以把页岩肥的营养元素带入土壤之中。其实在粉碎或燃烧秸秆的过程中,一部分页岩肥已经进入土壤之中了。经过春耕,所有养分就会布满整个耕作层。事实证明,初冬季节做土壤改良,比在春季施底肥效果还好。因为页岩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50多种大量、中量、微量元素,在漫长的冬季和春播前,页岩肥有足够的时间与土壤融合,将土壤变成富含有机质和多种营养元素的生物体。
笔者下乡插队时,有句农谚叫做“沙盖土,一亩顶两亩”,意思是土壤上面洒一些沙,产量就会快速增加。洒沙都能增产,洒页岩肥增产就更显著了。还有一句农谚叫做“你有你的万担粮,我有我的秋茬地”,意思是有“秋茬”地,就不愁来年没有好收成,因为“秋茬”是很好的肥料。还有一句农谚是“人误地一时,地误人一年”,所以在冬季抓紧时间,利用“含钾页岩复混有机肥”,配以“秋茬”改良土壤,次年增产、增收必有保障。
种植果树还有一句施肥农谚:“秋施金,冬施银,春天施肥是烂铁”;也有“秋施金,冬施银,春天施肥是乱伦”的说法。这就说明,无论是种粮还是种树,秋冬季施肥改良土壤都是有好处的。
俗话说得好:艺术无止境,技术无尽头。科技领域未知的事情永远存在,只有想不到,没有不可能,光就一些农业谚语,就有许多挖掘不完的科学知识。
“含钾页岩复混有机肥”技术项目,是由张家口市涿鹿康禾土壤改良有限公司董事长许贵宾,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和国土资源部(自然资源部)老专家的指导和支持下,历时18年,耗资600多万元,经过上千次实验完成的。“含钾页岩复混有机肥”种类齐全,有各种专用功能肥,如“叶菜专用肥”“果菜专用肥”“根茎菜专用肥”“葡萄专用肥”“茶树专用肥”“水稻专用肥”“小麦专用肥”“谷黍专用肥”等。其最大特点是能够根据测土数据和所种作物养分需求,定向生产专用肥。
“含钾页岩复混有机肥”,在全国30个省,对50多个品种的农作物进行试种,经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验收,不同作物增产幅度为5-50%,所有作物品质都有提升。对涿鹿康禾土壤改良有限公司的试验田验收,其中水稻增产20%左右,小油菜增产一倍以上。
“含钾页岩复混有机肥”在研发中,全程没有花政府一分钱,只有地科院支持了80万元。一般情况,农业领域偏重于研究种植,只有从地质领域角度出发,才能真正研究出土壤改良的好办法。因为土壤是岩石经过亿万年的风化积累形成的,400年才能生长1厘米。“含钾页岩复混有机肥”技术,就是通过现代科技手段,将需要上千年岩石风化形成肥沃土壤的过程,缩短为几个小时。含钾页岩经过反应釜加工成矿物肥与牲畜有机肥复混之后,施入耕地中,可以作为土壤成分,直接为土壤补充养分,使土壤恢复原生态功能,从而具备作物有机生长条件,保证农作物在生态环境中健康成长。
“含钾页岩复混有机肥”专利技术(发明专利号:202110589711.7),是科技领域前所未有的新发明。它颠覆自然常规、颠覆人们的认知、颠覆以往的种植效果。因此,2021年7月被推荐申报了科技部颠覆性技术项目。
在人们的印象中,施用有机肥,作物品质好,但不如施用化肥产量高。而施用“含钾页岩复混有机肥”,不仅作物品质提升了,作物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。这种效果,的确有一些专家听后不相信,觉得不可思议。但是,当这些专家参观了试验田的作物长势,查看了田间管理记录,便说“太神奇了!”
“含钾页岩复混有机肥”主要原料来源于我国龙烟铁矿采矿剥离废渣,成本低,肥效高,改良一平米耕地只需1元钱的页岩肥。
“含钾页岩复混有机肥”北方冬季土壤改良,是根据化验作物秸秆和果实营养缺失情况,定向制作的页岩功能肥。多年的实验数据表明,采用秋冬季施用页岩肥改良土壤的办法,有利于次年农作物的生长,既能增产又能提升作物品质。这项技术,对国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和乡村振兴战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!
其实,北方冬季土壤改良,不是涿鹿康禾土壤改良有限公司的发明,也不是上世纪70年的创始,早在公元前就有此实践。看一下程春旺和石嫣夫妻翻译的[美]富兰克林·H.金,调研、撰写的《四千年农夫·中国、朝鲜和日本的永续农业》一书,便可知晓。
从某种意义上讲,“知青”经历是一笔很好的财富。如果习近平总书记没有7年的“知青”经历,就不会有新时代的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。如果石嫣没有“知青”父母的影响,取得博士后学位,就不会到美国当农民学种地,也不会引进美国的农业技术,更不会有现在中国农业的(CSA)模式①。如果笔者没有4年的“知青”经历,也不会这么热心农业,就不会有“玻璃钢椭球形保温沼气池” ② (专利号:200410075059.3)发明专利的诞生,更不会有年逾花甲退休之后还坚持参与土壤改良事业的精神。
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12月25日至26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:“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,饭碗主要装中国粮”。笔者认为,不仅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,中国人的肥料和种子也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,地里主要施中国肥、播中国种。
作者:李欣真
注释:
① (CSA)是石嫣从美国引进的社区支持农业的农场模式。
② “玻璃钢椭球形保温沼气池”是利用铁矿水淬矿渣与树脂、玻璃纤维复合生产的一种能在冬季正常产气使用的户用沼气池。